一本关于“批孔”的旧书
批林批孔運動是1974年1月18日-6月,经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批准,在文化大革命中发起的一次批判中共中央副主席(排名第一)林彪和孔子2人为主题的政治运动。
过程[编辑]
林彪因主张设立国家主席与毛泽东决裂,后来在1971年9月13日的九一三事件中死亡。
1973年7月4日,毛泽东指出:“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啊!”9月,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1] 毛泽东同时针对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写了一首诗表示异议,而四人帮把此事提升为“儒法斗争”。
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批准其夫人江青、中共中央副主席(排名第二)王洪文的要求,转发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批林批孔运动展开。此役名义上是思想运动,实则亦深具政治内容。江青在“批林”、“批孔”口号后面加上“批‘周公’”,并提出“(中共)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说法(后被毛泽东否决),意图将运动方向指向批判周恩来。[2]:479-501页 与此同时,姚文元、江青等人发动了“批“黑画”运动”,矛头同样指向周恩来[3][4]。
当时中国大陆各地的孔庙及相关文物古跡原已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到了極大的破坏[5],此番变本加厉,又有许多与批孔相关的书籍出版,导致儒家思想方面的学术发展受到很大阻碍。例如,当时学者、中山大学教授王季思由于拒绝批判儒家学说,而被视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残酷迫害[6]。
1974年7月1日,由于运动影响社会生产力,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这个通知下达以后,各地的批林批孔群众运动基本偃旗息鼓。然而全国上下对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产生的质疑已经愈加广泛深刻,难以平复。此后,随着社会生产的持续低落与人民更加困窘的生活,毛泽东为维护其“文化大革命”而发动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及其他运动均遭到疲惫的群众厌恶和消极应对,其後因毛泽东之死而得以收场。
批走后门[编辑]
維基文庫中与此條目相關的原始文獻:
关于杜绝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走后门”现象的通知关于“走后门”问题的通知
自1970年开始推行工农兵学员推荐制以来,“走后门”问题日渐严重。1972年5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杜绝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走后门”现象的通知》,《通知》指出:
当前值得认真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各地招生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走后门”现象,有些地区和单位情况比较严重。据反映,有少数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采取私留名额,内定名单,指名选送,授意录取,甚至用请客送礼、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将自己、亲属和老上级的子女送进高等学校。
1974年1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南京大学政治系工农兵学员、干部子弟钟志民拒绝父母“走后门”的安排,要求退学一事。“批走后门”迅速与“批林批孔”联系在一起,上升为“批林批孔批走后门”。1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点名指责叶剑英“走后门”,同日叶剑英向毛泽东写信。2月15日,毛泽东回复叶剑英:“剑英同志:此事甚大,从支部到北京牵涉几百万人。开后门来的也有好人,从前门来的也有坏人。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小谢(谢静宜)、迟群讲话有缺点,不宜向下发。我的意见如此。”2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提出“走后门”问题应该放到运动后期妥善处理。
評價[编辑]
国际上,苏联攻击批林批孔运动是“又一次恐怖运动”、要毁坏“文化珍品”[7],当时苏联以“人性论”来反对“阶级论”,以“人道主义”来代替共产主义,以和平主义来反对革命战争。苏联出版了一系列专门著作和论文,宣传尊儒反法,苏联学者说孔子提出了“世间和平和安宁”的思想,孔子学说中包含着“民主思想”[8],在国际上宣传孔子是“最理想社会和国家制度的政治理论创始者”[9],认为孔孟是“人道主义”,批判法家“反人道主义”[10]。但此举被中国说成是要用孔孟之道给林彪撑腰打气,从内部颠覆中国的无产阶级专政[10]。197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孔老二的亡灵和新沙皇的迷梦——评苏修尊孔反法的卑劣表演》一文指出:苏修尊孔反法是为了反华。而林彪这个“超级间谍”,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的重要时刻,一面大肆吹捧孔老二,一面阴谋策划反革命政变。《“571工程”纪要》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中供认,他要投靠苏修,找“保护伞”,并肯定他们的反革命“行动会得到苏联支持”。《人民日报》随后发表社论《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指责“林彪叫喊中庸之道‘合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攻击反修斗争‘做绝了’,妄图投降苏修,把我国变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1]
1974年6月16日,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长蔣经国在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50週年校慶發表訓詞《黃埔精神與革命大業的再推進》,批判批林批孔運動:「共匪畏懼中華民族文化集大成的孔子,敢於悍然『批孔揚秦』,自炫其浮於暴秦百倍之惡,而攻孔子萬世師表之聖。我們尤其可以斷言:今天不是毛賊將打倒孔子,而是毛賊終必為我民族聖哲孔子的精神所誅殛!所以我們今天的不動如山,正是為的明天的動如火發!」[12]
参考文献[编辑]
^ 《1973年7月4日 毛泽东:劝君莫骂秦始皇》、《“批林批孔”运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检索日期2009年11月12日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参见高文谦著《晚年周恩来》第九章“评法批儒:毛、周关系的结穴”。
^ 李辉. 1974年“黑画事件”真相.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 《炎黄世界》. 2010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 文革“黑画事件”始末:黄永玉与猫头鹰(图). 凤凰网. 《中国文化报》. 200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 孔令朋《孔裔谈孔》,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9月1日,ISBN 7-5034-0938-X
^ 百年季思——纪念王季思教授诞辰百年、逝世十年. 中山大学. [2010-01-02] (中文(中国大陆)). [永久失效連結]
^ 苏修先生们为什么暴跳如雷. 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人民日报》. 1974-03-06 [2025-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22) (中文).
^ 《五四以来反动派, 地主资产阶级学者尊孔复古言论辑录》,人民出版社, 1974
^ 康立. 孔夫子在莫斯科. Marxist Philosophy. 《红旗》. 1974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
^ 10.0 10.1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苏联哲学研究室,《苏修尊孔反华言论摘录》三联书店, 1973
^ 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 新浪. 《人民日报》. 1974-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6) (中文).
^ 黃埔精神與革命大業的再推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1-09.
延伸阅读[编辑]
《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蕭甘編文,顾炳鑫、贺友直绘。坊间谣传“蕭甘”乃巴金之笔名,实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文字编辑甘礼乐的笔名。
查论编文化大革命先前政治運動
大跃进
反右运动
1959年庐山会议
三年困难时期
七千人大会
四清运动
主要事件
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北大聂元梓大字报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
红八月
一月风暴
夺权运动
二月抗争
三支两军
七·二〇事件
武斗
清理阶级队伍
上山下乡
一打三反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批陈整风运动
九一三事件
批林整风
评法批儒
批林批孔运动
“黑画”事件
修改宪法
1975年整顿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四五运动
毛泽东逝世
怀仁堂事变
拨乱反正
大屠杀
红八月
广西
内蒙古
广东
云南
湖南
四川
江西瑞金
青海
理论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选集
毛主席语录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资本主义复辟
反修防修
反对理论
法权基础论
全面专政论
两个文革说
阶级关系新变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
对“两个凡是”的批判
群众活动
红卫兵运动
全国大串连
破四旧
收集毛主席像章
早请示晚汇报
天天读
忠字舞
批斗会
改名
大字报
大批判
忆苦饭
看“八个样板戏”
芒果崇拜
术语
最高指示
三忠于四无限
四个伟大
四大武器
三大革命运动
封建法西斯主义
洋奴哲学,爬行主义
形左实右
划清界限
阶级成分
黑五类
红五类
臭老九
造反派和保皇派
老三届
工农兵学员
国际影响
马克思列宁毛主义
五月风暴
反越战运动
緬甸共產黨
紅色高棉
秘鲁共产党 (光辉道路)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印度尼西亞共產黨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
菲律宾共产党
美国革命共产党
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
台灣獨立運動
日本新左翼
日本赤軍
日本共产党(左派)
模板:大模板
编年史
地方史
政治案
人物
派別
英模
中央小組
五人小組
外交
艺术
作品
災難
列表:古迹损毁
考古发现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查论编文化大革命编年史前奏
中苏交恶(九评)
越南战争
中美大使级会谈
反黨小說《劉志丹》案
印尼九三〇事件
印尼反共大清洗
四清运动
枫桥经验
桃园经验
白银经验
小站经验
北大社教
三线建设
突出政治
备战指示
工交系统建立政工机关
重上井冈山
窃听器事件
改组文化部
八六海戰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批判翦伯赞
罗瑞卿事件
苏共二十三大
1966年
与中非断交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吳文獻事件
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二月提纲
邢台大地震
二月纪要(黑八论)
三月杭州会议
中央书记处会议
四月杭州会议
五七指示
政治局扩大会议
五一六通知
五·一八讲话
彭、罗、陆、杨反党集团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中央专案审查小组
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文革工作组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清华附中红卫兵
三家村
改组北京市委
八条指示
批判乌兰夫
南京大学事件
全国高校中断招生
二炮部队成立
北京大学六一八事件
毛泽东回韶山
毛泽东畅游长江
三旧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毛主席给清华附中红卫兵的一封信》
《炮打司令部》
《十六条》
破四旧
红八月
西纠
八二三事件
大兴事件
北京市大、中学校红卫兵联络总站
全国大串连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
八八大案
贺龙事件
南海英雄船
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九·七社论
农村五条
工业六条
批判资反路线
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
中央工作会议
安亭事件
《解放日报》事件
澳门一二·三事件
武斗
一二·四事件
康平路事件
全国工交座谈会
政治局扩大会议
工矿十条
农村十条
联动成立
孙中山百年纪念
1967年
元旦社论
一月风暴(上海人民公社)
夺权运动
革命委员会
公安六条
军队支左
国务院业务组建立
全国大武斗
喀什武斗事件
石河子“一·二六”事件
军委八条
1967年莫斯科红场事件
揭露畅观楼事件
《出身论》
二月抗争
二月镇反
青海“二·二三”事件
军以上干部会议
抓叛徒
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
军委十条
三支两军
备战、备荒、为人民
“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江青“为人民立新功”讲话
揭发“伍豪”事件
新疆马明方叛徒集团案
五·一三事件
六·六通令
六七暴動
全国大武斗
重庆大武斗
泸州武斗事件
围困中南海事件
中国驻缅甸使馆遇袭事件
午門抗緬大會
沙頭角槍戰
中国驻印尼使馆遇袭事件
七·二〇事件
全国大武斗
砸上柴联司
军委办事组
揪军内一小撮
青铜峡事件
广东文革屠杀
广州吊劳改犯事件
反彭湃烈士事件
阳江大屠杀
川东杀俘狂潮
砸烂公检法
中国驻印尼使馆遇袭事件
中国与印尼断交
八七讲话
八·九讲话
点名批判
东华门事件
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
王、关、戚事件
东北帮叛党投敌反革命集团案
坦贊鐵路
湖南文革屠杀
道县事件
邵阳县大屠杀
内人党事件
九五命令
《评陶铸的两本书》
復課鬧革命
马明方叛徒集团案
重要指示
海军积代会
革命大联合
斗私批修
五十字建党方针
《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
1968年
中苏边界冲突
七里沁岛事件
杨、余、傅事件
云南文革屠杀
滇西挺进纵队案
赵健民云南特务案
沙甸事件
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
全国大武斗
蚌埠、淮南武斗事件
芜湖武斗事件
宝鸡武斗事件
清华百日武斗
广西文革屠杀
南宁“四·二二”惨案
桂林武斗事件
柳州武斗事件
武宣吃人事件
打通南北航线
林昭被执行死刑
“五·一二”命令
清理阶级队伍
“七·三”布告
江西瑞金大屠杀
七·二一指示
“七·二四”布告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全面胜利
鬥、批、改
五七干校
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
整党建党
批判黑六论
反复旧
上山下乡
1969年
廖和叔事件
中苏边界冲突
珍宝岛事件
铁列克提事件
中共九大
边坝事件
尼木事件
中共九届一中全会
“五·二二”指示
军委办事组座谈会
国际问题研究小组
人民防空
北京地下城
“七·二八”牛田洋風災
“八·二八”命令
林副主席指示第一号令
1970年
1970年通海地震
全民大练兵
一打三反(遇罗克、王佩英)
四五计划制定
全国计划工作会议
企业下放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共产主义自修大学”案
清查“五·一六”
北方地区农业会议
五·二〇声明
工农兵上大学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存废之争
我的一点意见
中央组织宣传组
斯诺访华
华北会议
批陈整风
1971年
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毛泽东南巡
南昌谈话
三国四方会议
“五七一工程”紀要
九一三事件
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
第31届世乒赛
乒乓外交
1972年全国计划会议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分配问题的指示
外交部声明钓鱼岛属中国领土
1972年
批林整风
追悼陈毅同志大会
五七一工程纪要之披露
四三方案
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
解放老幹部
中日邦交正常化
国庆社论
批判极“左”思潮
王府井“围攻外宾事件”
废除法西斯式的审查方式
1973年
新年献词
1973年全国计划会议
炉霍大地震
雅典事件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白卷英雄
中共十大
中共十届一中全会
恢复亚运联席位
反击右倾回潮运动
批周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黄帅事件
云南知青暴动
外交部《新情况》第153期事件
评法批儒
1974年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海军舰队首航台湾海峡
安东尼奥尼事件
蜗牛事件
批“黑画”运动
批林批孔
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
《三上桃峰》事件
《园丁之歌》风波
李九莲被捕
三个世界
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抓革命、促生产
风庆轮事件
政治局会议
体育革命
参加第七届亚运会
召开四届人大通知
李一哲事件
长沙决策
1975年
1号文件
中共十届二中全会
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七五宪法
海城大地震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
1975年整顿(三项指示为纲)
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建立
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
特赦释放全部在押战争罪犯
批判经验主义
《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
《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张志新被执行死刑
政治局会议
解放老幹部
钢铁生产计划
廣東八四海難
河南“75·8”水库溃坝
全国大武斗(镇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变)
第三届全运会
国务院计划工作务虚会
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
毛泽东关于电影《创业》的批示
评《水浒》运动
工业20条
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座谈会
汇报提纲
论总纲
刘冰上书事件
打招呼会议
1976年
元旦社论
周恩来之死
第二次打招呼会议
毛主席重要指示
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四五运动
南京三二九事件
杭州四四事件
四五天安门事件
总理遗言案
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
唐山大地震
“你办事,我放心”
“按既定方针办”
毛泽东之死
粉碎四人帮(上海武装叛乱计划)
揭批查
毛主席纪念堂
全国大武斗(保定武斗事件)
中共中央宣传工作座谈会
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1977年(尾声)
洋冒进
两个凡是
揭批阴谋文艺
1977年全国计划会议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
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邓小平谈话
按劳分配讨论会
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
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高考)
中共十一大
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
中阿决裂
后续
七八宪法
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知青大返城
新三级
拨乱反正
揭批查运动
平反冤假错案
清理三种人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
新启蒙运动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问题决议)
八二宪法
整党
模板:大模板
编年史
地方史
政治案
人物(派別、英模、中央小組、五人小組)
外交
艺术
作品
天災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查论编 中国共产党政治运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時期
反AB團
富田事变
瑞金時期
肃反社会民主党运动
白雀园肃反
湘鄂西肃反
反罗明路线
肃清托派
中華民國
延安時期
延安整风
土地改革
新式整军
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泽东时期
三大运动
镇压反革命(取缔反动会道门)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思想改造」
改造和限制宗教
控诉运动
献堂献庙
三自爱国运动
三视教育运动
三反五反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
大肃托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肃反运动
大鸣大放
反右运动(邓小平)
三面红旗
人民公社化
大跃进
總路線
放卫星
打麻雀
军队反教条主义
反右倾
忠诚老实政治自觉
反浪费反保守
社会主义教育
四清(刘少奇)
学雷锋
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
全国学习人民解放军
文化大革命(中央文革小组)
上山下乡运动
一打三反
批林批孔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华国锋时期
揭批查
邓小平时期
真理标准大讨论
平反冤假错案(胡耀邦)
清理三种人
整党
清除精神污染
1983年严打
五讲四美三热爱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反和平演变
江泽民时期
三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
胡锦涛时期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庆唱红打黑(薄熙来、王立军)
唱读讲传
打黑/黑打
十星文明戶
创先争优
习近平时期
习近平反腐(习近平、王岐山,国监委、中纪委、巡视组)
猎狐2014专项行动
“天网”行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
反“四风”
全面深化改革(深改委)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三大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两学一做
抄党章
重温入党誓词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史学习教育
两个确立、两个维护